首页 古今

朱棣本想立朱高煦为太子,此人说了3个字,改变了朱棣的决定

时间:2019-08-22 02:48:14 栏目:古今


论能力和影响力,在明朝十几位皇帝中,朱棣仅次于其父朱元璋,相信这一点无人质疑。平心而论,古代皇帝欠好当,若是太甚心慈手软,驾御不了文武大臣,甚至会被架空;若是心狠手辣,又轻易被扣上视如草芥的暴君,的确太难了。从操行上来说,朱棣不算大好人,他动员靖难之役,夺走侄子的皇位,因方孝孺不顺从于他,就将方孝孺杀掉,且开创了诛十族的先例。

评价一小我,不克吠形吠声,更不克以偏概全,不然轻易显现窄小的概念。固然朱棣称不上大好人,倒是一个好皇帝,文功武治不输朱元璋,力排众议迁都,守住北方门户,确保大明山河之不乱;疏通河流,留意农业成长,创造永乐盛世;不吝花消伟大人力财力物力,编撰绝代奇书《永乐大典》,为后人留下无法替代的文化遗产。


若是给古代帝王按功勋与能力排位,秦皇汉武高居榜首,朱棣仅稍逊一筹。当王爷的时候,朱棣就示意出极强的军事才调,这也是朱元璋让他镇守北方的首要原因。太子朱标身后,朱棣仿佛看到了曙光,认为本身最有机会继续皇位,可惜实际狠狠地扇他一巴掌,黄口孺子的侄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也就是将来的继续者。

之后发生的事情,想必人人都非常熟悉,朱允炆下旨削藩,朱棣不情愿接管,以清君侧之名,与侄子八两半斤,宁死也要松手一搏。这是一场赌局,而赌注是朱棣的一切,包罗人命,赢家执掌世界,输家一无所有。幸运的是,朱棣赌赢了,身穿龙袍,坐在龙椅之上,朱棣感伤万千,心里喊道:这个位置应该属于我的。

按照老例,既然朱棣已登天主位,应该尽快册立太子,如斯才能安抚群臣之心。然则,大臣们等了好几个月,依旧看不出皇帝有立太子的筹算,甚至一点征兆都没有。俗话说,皇上不急寺人急,大臣起头坐不住了,纷纷上书恳求朱棣立太子,让朱棣心烦意乱,却又不得不考虑此事,究竟事关重大,若不尽快拿主意,大臣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为此,朱棣召集群臣开会,专门商议太子候选人之事宜。最终商议的究竟分为两派,武将支撑次子朱高煦,文臣支撑长子朱高炽,而朱棣本人,也倾向于次子朱高煦。本来,朱高炽固然是长子,为人稳重喜欢念书,却一点都不像朱棣,他从小身体就对照亏弱,长大后体型太胖,估量是吃得太多,加上活动少的原因。

不光如斯,朱高炽腿脚也不太利索,走路都需要人扶持。反观弟弟朱高煦,身体魁梧漂亮潇洒,颇有父亲朱棣年青年头时的风仪,在朱棣看来,在所有儿子傍边,朱高煦跟本身最像。更可贵的是,朱高煦勇猛善战,靖难之役过程中屡立奇功,还曾在危机时刻,把身陷逆境的朱棣救了出来,这是非常加分的一项。


古代一向有“立长不立贤”的传统,何况朱高炽宅心仁厚,颇有分缘,没有犯过任何过错,很多文臣都站在他这边,朱棣一时间也犹疑不决,迟迟决意不了立太子之事宜。有一天,朱棣把《永乐大典》总纂官解缙叫来,并不是为了聊家常,而是问他立谁为太子更合适。

朱棣本想立朱高煦为太子,个中原因上面已经注释,但解缙说了3个字,改变了朱棣的设法和决意。关于此事,史书有明确记载,解缙没有直接说支撑次子朱高炽,而是说了“好圣孙”三个字。本来,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伶俐过人,深得爷爷朱棣的溺爱,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朱棣终于下定决心,不久后册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即之后的明仁宗,解缙功弗成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