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今

金榜题名,两位状元被杀,朱元璋这一招,影响600年

时间:2020-07-08 01:22:10 栏目:古今


新科状元陈䢿没有想到,本身的金榜落款日,竟然就是本身的人头落地时。

 

这是大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月,这一年的科举殿试究竟发布后,北方学子立马炸开了锅:

 

本来,此次科举测验登科的52人中:状元陈䢿,是福建闽县人;榜眼尹昌隆,是江西泰和人;探花刘仕谔,是浙山河阴人——剩下的49名进士,也悉数是南方人。

 

对此,北术士子们非常气愤,他们联名上疏,认为这必然是85岁的主考官、湖南茶陵人刘三吾作弊偏袒南方人,才导致北术士子们悉数落榜。

 

事情传到了70岁的老皇帝朱元璋耳朵里,尽管积年以来,每次新科进士,占绝对大头的都是南方人,但像本年一般悉数是南方人中榜、北方人悉数落榜的情形,照样第一次显现,同样心中迷惑的朱元璋于是命令,让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甲戌科状元、侍读学士张信等十一人构成结合查询组,每人“各阅十卷”从新审阅试卷。

 

但张信等十一人审来审去,都认为该次殿试的北术士子的试卷“文理欠安,甚至有犯禁忌之语”,无论各方面,的确显着不如南术士子的答卷精良。

 

于是,张信等人结合向老皇帝启奏说,新科进士的登科名单并不不当,登科切实实都是才学精良之士,而且评卷时接纳糊名制、誊抄制,发布前基本不知道谁是南方人、谁是北方人,并且从试卷来看,刘三吾主持登科的52人的试卷,的确显着“文理更佳”。

 

为了轻易对比好坏,张信等人还特意抽取了北方考生的卷子进呈朱元璋,请老皇帝决计最终究竟。没想到北方考生又鼎力鼓噪说,这必然是刘三吾授意张信等人,有意将北方考生中的“陋卷”进呈给老皇帝,以此来袒护他们偏袒南方考生的罪责。

 

查询究竟发布,北方考生照样不写意,作为帝国最高规格的人才选拔测验,现在竟然破天荒显现了一边倒的局势,而两批考官都认为究竟没有问题,于是,龙颜盛怒的朱元璋命令,直接将新科状元陈䢿、主持复查试卷的老状元张信,以及主考官白信蹈等人悉数斩首弃市,而85岁的主考官刘三吾考虑年数已大,改而被放逐戍边。

 

两任状元无辜惨死,但朱元璋认为这并不足以安抚北方考生人心,在杀死一多量南术士子后,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蒲月,朱元璋又公布从新进行会试(殿试前的选拔测验),这一次朱元璋亲自一一阅卷,并将悉数61个登科名额,都分给了北方考生;同年六月,朱元璋又亲自立持殿试,专门登科了山东人韩克忠为状元,以撮合北术士子。

 

至此,历时三个月的科举大案外观上落下帷幕,后来,记录者将昔时第一次悉数52名登科进士皆为南方考生的春榜,称为南榜;第二次61名登科进士悉数是北方考生的,则称为北榜,史称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中,两位状元无辜惨死

 

 

1

 

 

前后两任状元陈䢿、张信,仅仅因为才学出众、秉持公平,就无辜枉死南国都下,对此,朱元璋心中并非不知晓个中蹊跷,若是说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月的南榜登科究竟有问题,那么最该处死的,显然应该是主考官刘三吾。

 

但刘三吾并没有死。

 

朱元璋锐意放过了85岁的主考官刘三吾,并非因为他年数大,而是朱元璋心中领略,能被他选为主考官的刘三吾,多年来一向是朝野公认的操行正直、年高德劭之士,是以显现南榜登科究竟悉数是南方考生,朱元璋领略,一定并非是刘三吾有意所为。

 

但作为最后不测扭转的胜利者,昔时的北方考生们则一致认为,昔时三月的南榜,必然是刘三吾搞的鬼,一定是老头子作弊、偏袒南方人,最终亏得是老皇帝朱元璋亲自出马,才矫正了这场惊天的“科场舞弊案”。

 

两任状元同时被杀,但时人对刘三吾的评价依然很高,在其时人看来,“三吾为人激昂,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弗成夺。” 

 

 

这是一位在其时人看来,“全军弗成夺志”的操行高贵高声之士,想当初,刘三吾的女婿、户部尚书赵勉贪污犯罪,但刘三吾并未徇情枉法、行使本身为朱元璋高度信任而替女婿求情,反而自动恳求将女婿坐牢论法,而且刘三吾还上书自责“素失教育”,恳求引咎告退、“以励廉耻”。

 

据《震泽纪闻》记载,朱元璋时期有一名御史名叫王朴,作为陕西人的王朴刚直不阿,多次与朱元璋直面相争,最终被朱元璋命令斩首处死,临刑前,王朴在路过史馆时高声呼叫说:“学士刘三吾听之,某月日皇帝杀无罪御史王朴。”由此可见,在其时朝野正派大臣们的心目中,刘三吾都是值得相信的人物,其操行、才学,都是朱元璋时期的出类拔萃之人。

 

此外从刘三吾的角度和立场来说,他作为主考官,固然也是南方人,但与新科状元陈䢿等人既分歧省、又分歧县,基本素昧生平,其时已经年届85岁高龄的他,履历了朱元璋时期动辄殛毙几万人的腥风血雨,不会不领略朱元璋的作风,是以他基本弗成能、也犯不着为了偏袒南方考生,而将本身置于生死绝壁、甚至连坐族诛的危险境地。

 

 

2

 

 

主考官既然不太或者偏袒南方学子,张信等十一人的结合查询组也认为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南榜登科究竟没有问题,那么,朱元璋为何还要大开杀戒,拿两位状元开刀?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即皇帝位,竖立明朝。明朝竖立初期,朱元璋曾经在洪武三年(1370年),直接将72名举人直接登科为进士;但此后明朝的科举制一度停摆,恢复隋唐以前的荐举制,因为荐举制轻易滋长徇情枉法等问题,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又命令恢复科举制,而且“三年一试,著为定规”。

 

科举制成长至明代后,已经遍及实施了试卷糊名制、考卷誊抄制,以防止主考官认名字、认笔迹徇情枉法,科举轨制空前严厉。

 

在测验级别上,明代科举测验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等多个层级,经由童试等处所选拔的,称为“秀才”;经由乡试等省级选拔的,称为“举人”;举人们到国都列入由礼部主持

的会试,会试中式者,列入由皇帝亲自立持的殿试。

 

在明代,殿试不黜落考生,只是对考生从新排命名次,选中者统称为进士,个中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从隋唐起头鼓起的科举测验,让无数学子为之癫狂,在唐朝安史之乱以前,科举测验的霸主,根基都是北方人。

 

以唐朝状元为例,在安史之乱(755年)爆发前,具体知道籍贯的8位状元,有7个都是北方人。

 

然则安史之乱(755-763年)今后,北方逐渐衰落,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迁徙到江淮流域,大约从唐武宗会昌年间(843年前后)起头,来自南方的状元人数逐渐增多,从公元843年至 907年唐朝消亡,64年间,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区域,接踵显现了11位状元,约占这一时期状元人数的 31.4%。

 

唐朝消亡今后,汗青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持续战乱动荡,在大量生齿南迁和经济中心南移的配景下,北方支撑念书人的经济和文化根蒂都受到了严重蹂躏,履历中唐、晚唐和五代十国历时两百多年的动荡后,北方在文化上逐渐式微,而政治相对清平的南方,其经济文化起头周全崛起。

 

公元960年宋朝竖立后,尽管北宋未能收复今天北京一带的燕云十六州,但其疆域仍然根基涵盖了今天的南北方区域,从宋仁宗朝时期(1022-1063年)起头,在科举测验中,南方考生的周全崛起,已经势弗成挡。

 

据史料记载,在宋仁宗朝代以前的北宋,明确籍贯的27名状元中,南方人仅为6人,占比21.4%;然而宋仁宗时期起头的30名北宋状元中,南方人却高达21人,占比高涨到了70%。

 

而从进士数量来看,在如今能够考据的北宋进士9630人中,个中南方诸路(省)为9164人,占比高达95.2%;北方诸路(省)仅为466人,占比仅为可怜的4.8%。

 

此外在后世立名的唐宋八人人(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中,除了韩愈(今河南洛阳人)、柳宗元(今山西运城人)两位唐朝名家是北方人外,宋代的六位“唐宋八人人”悉数是南方人:个中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小我,是今天的四川眉山人;王安石是江西抚州人,曾巩是江西南丰人,欧阳修是江西吉安人。

 

能够说,唐宋八人人的籍贯地点地,和北宋进士的南北方籍贯对比,也反映出从北宋起头,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考生,就已经在科举测验中,起头碾压北方。

 

 

3

 

 

作为自安史之乱今后,北方持续动荡、南方持续成长的究竟,这种南北方经济文化成长的周全失衡,反映出来的究竟,就是从北宋时期起头,南北方在科举测验进士登科人数上,越来越严重的失衡,但这种状况,在元朝时期,一度因为轨制放置有所平衡。

 

1127年北宋被女真人消亡后,偏居南方的南宋加倍出力成长经济,进一步为南方的经济文化夯实了根本;1279年崖山之战南宋彻底消亡后,汗青周全进入了元朝时间(1271-1368年)。

 

蒙前人周全入主华夏后,忽必烈对推尊孔子、首倡理学很是积极,在元朝一度恢复的科举测验中,蒙前人划定,会试考生为三百人,个中蒙前人75人、色目人75人、..75人、南人(本来南宋治下的..)75人;在登科比例上,蒙前人也平均分派,划定最终登科的100名进士中,蒙前人、色目人、..、南人比例各为25人。

 

而在朱元璋看来,元朝统治尽管只有97年时间,但蒙前人统治在北术士子中,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1368年明朝竖立后,同年上将徐达北伐华夏攻下多半(北京),尽管元顺帝逃亡漠北,但其时北元在漠北、辽东、西北和云南等地仍然保留有壮大戎行,个中占有宁夏、甘肃一带的扩 廓帖木儿,“马队十万,步兵倍之”,经常抨击兰州;在辽东,北元太尉纳哈出则拥兵二十万,屯于辽河流域的金山。

 

史书记载,在1368年明朝竖立后,其时北元“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也,资装恺仗,尚赖而用也,驼马牛羊,尚全而有也。”

 

其时,尽管北元被赶出了华夏大地,但依托在各地遗留的壮大戎行,仅仅朱元璋在朝时期,元朝残存势力就对明朝北边睁开了十次大规模侵扰攻击,为了还击,朱元璋则在1368年后,先后组织了17次大规模还击,最终在明朝竖立二十一年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上将蓝玉率领15万大军,最终在打鱼儿海(贝尔湖)之役中,彻底击败了北元最后的主力军,此后北元国力彻底衰颓,不再使用大元国号。

 

面临明朝竖立后,北方边境这种复杂的政治战争事态,脾气多疑、手段残暴的朱元璋非常敏感,其时,明朝在1368年竖立后,明朝境内尤其是北方区域,仍然有不少念书人死忠于元朝,并以元朝遗臣、遗老自居,或“身在江南,心思塞北”,或“诈死佯狂,求解职事”,总之就是不肯意臣服明朝,“以不忘祖国(元朝)也”。

 

是以,若何撮合北方念书人的人心,是明朝初期的政治大事。

 

在朱元璋看来,他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恢复三年一考的科举制,就是不光仅要完成在政治上的规复,并且还要实现文化上的规复,所以科举制对于撮合北方的士子和人心,无疑是重中之重。 

 

▲朱元璋(1328-1398年,1368-1398年在位)

 

面临明朝竖立初期,和北元势力仍然处于拉锯交战的复杂局势,若何确保内部尤其是北方的人心安宁,若何说合北方念书人的人心,能够说,在明朝初期,是一等一的政治大事。

 

所以,偏偏就在这种复杂的政治军事文化配景下,发生了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南榜事件,乃至北术士子集体上疏抗议,并四处鼓噪测验选拔不公,若是在早年或今后的朝代,这或许能够懂得,然则,这是在与北元激烈匹敌的明朝初期,无论是政治、军事照样文化,在各个层面上,明朝都不克输,也输不起。

 

所以,作为建国皇帝,朱元璋,心里深处对秉持测验平正、却不讲究政治准确的考官刘三吾,以及主持复查的老状元张信等人,心里无比恼火。

 

其时,朱元璋考虑到“北方人士服属于元较久,虑遗民犹有故元之思,颇欲以假科举名以撮合之”,然则,纯真从测验平正原则出发的刘三吾、张信等人,却没有看头朱元璋怀柔北人的“宏图远略”,于是,在南榜事件之后,手段狠毒的建国皇帝朱元璋,最终决意以简洁、粗鲁、极端的体式,来解决因为南榜事件激发的北方考生纷扰不满问题。

 

在念书人刘三吾和张信看来,这是一场纯粹的测验平正问题;而在建国皇帝朱元璋看来,这则是一个有关帝国开邦、匹敌北元、镇抚人心、安宁北方的政治远略问题。

 

思惟纯真的念书人,没有领略建国皇帝的宏图远略,若是碰着一位像刘秀一般的开明皇帝,或许只是挨一顿训、降职或贬官了事,但碰着一位像朱元璋一般身世草莽、手段狠毒的建国皇帝,这注定又将是一场腥风血雨。

 

对于在胡惟庸案、李善长案、蓝玉案,以及郭桓案、空印案等案件中,动辄诛杀几万人、前后残杀二十万人的朱元璋来说,即使是在竖立大明帝国后,他虐杀、残杀、无理株连酷杀的喜爱,跟着岁数的增进,始终不曾肃除,是以,对于朱元璋来说,在南北榜案中,杀掉两位状元和几个主考官,搁浅下北方考生的肝火,实在是太轻松了。

 

对于一位将动辄杀人,作为政治权术的帝王来说,这实在何足道哉。

 

不光如斯,朱元璋还公布将南榜中中举的悉数52位南方考生,“俱不刻《录取录》”,也就是说,他还公布,南榜的测验成就,无效。

 

在朱元璋的锐意放置和亲自阅卷提升下,在昔时六月的北榜中,在三月的南榜殿试中落榜的山东人韩克忠,最终被录为状元;此外一位山东人王恕被录为榜眼;山西人焦胜则被录为探花。

 

此外,还有58位北方考生被登科为进士。

 

在南榜事件之后,集体鼓噪的北方考生们,最终踏着两位状元陈䢿和张信的人头和血泊,在帝国政治中走上了金銮殿,高中进士。

 

 

4

 

 

尽管两位状元被杀,南榜进士被撤销功名,但南北榜案的遗波,并未消散。

 

南北榜案之后,凭据有心人统计,在整个朱元璋在朝的洪武时期,包罗南北榜在内,共登科各科进士共867人,个中南方籍620人,占总数达71%。

 

尽管朱元璋起头有意矫正这种南北方科举测验周全失衡的局势,但南北榜案后的第二年,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71岁的朱元璋最终病逝。

 

大明帝国的南北方文化严重失衡问题,仍然没有获得矫正,也难以矫正。

 

此后,在朱元璋之后的建文帝时期,共取进士106人,个中南方籍89人,占总数的83%;

 

到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时期,共登科进士1819人,个中南方籍1519人,也是占比83%。

 

面临这种南北方文化成就周全失衡的局势,为了陆续朱元璋的政治策略和改造思路,同时也是兼顾测验平正与区域平正原则,于是,到了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时期,作为江西吉安泰和人的大学士杨士奇,也看到了科举测验中南北考生登科失衡的问题严重地点。

 

于是,杨士奇向明仁宗提出,应该在科举测验中,分为南北两个区域离别取士,并提出应该按照“南六北四”的比例,分派科举进士的登科名额。

 

杨士奇指出,其时北术士子因为历久在科举测验中大规模落败,乃至对念书长进和进入帝国宦海意兴衰退,“北士得进,则北方学者亦感发鼓起,往年只缘北士无进用者,懈怠成风。”

 

对于杨士奇的建议,明仁宗也深认为然,并规划起头实施南北分卷轨制,可惜,在朝未满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炽在1425年猝死,南北分卷未能实时实施。 

 

▲清代科举放榜丹青

 

一向到两年后的宣德二年(1427年),明仁宗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最终将南北分卷轨制付诸实施,并按照“南六北四”的比例登科进士,以实现科举测验的区域平衡,将测验平正与区域平正并举齐驱。

 

到了明代宗朱祁钰时期,景泰五年(1454年),明朝最终将南北卷轨制,具体划分为南、北、中卷轨制,个中还对南、北、中卷所属区域进行了具体划分,个中划定:

 

“南卷,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

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

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凤阳、庐州二府,滁、徐、和三州也”。

 

在这种分南、北、中区登科的轨制放置下,大明帝国的科举测验平正和区域平正问题最终获得了有效的平衡,而为了防止部门考生行使划定,测验移民到北区和中区报名测验,明朝官方还划定“妄报中卷、北卷者,本部指名参退”,明确划定,若是查出属于测验移民,将明确除名处理,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南北区域的测验平正。

 

在南北分卷的区域平正照看下,北方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受到了极大的促进,此后,从唐朝安史之乱后,历经五代十国和两宋、元朝动荡,文化贫弱的北方,起头显现了欣欣向学的局势:

 

“无地不设之学,无人不纳之教。庠声序间,得规叠矩,无间于下邑荒徼,山陬海涯”。

 

这也使得明朝大大增加了在北方区域的人心吸引力,有力促进了明朝中央对北方和边陲区域的从新掌握。

 

此后,明朝的科举测验分区轨制改造,一向陆续到了清朝,到了顺治年间(1643-1661年),满清将中卷并入南、北卷,起头实行南北卷轨制;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北卷轨制最终被取销,实行了分省登科轨制,而这,也是今天高考分省测验轨制的由来。

 

而回首汗青,这场始自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科举改造,最终以南北榜案中两位状元的人头,在残暴中悠扬促进了汗青的提高。

 

汗青的每一次进步,经常都滴淌着,无辜者的鲜血。

 


 全文完,感激您的耐烦阅读,顺手点赞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参考文献:

黄文:《明初“南北榜”论说》,绥化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梁姗姗:《从南北榜到定额取士——明代会试取士区域矛盾的合懂得决》,《贵州文史丛刊》2014年第3期

靳 润 成:《从 南 北 榜 到 南 北 卷 — 试论 明代 的科举取士轨制》,《天津师院学报》1982年第3期

王元林 梁姗姗:《测验平正与区域平正的博弈——洪武丁丑会试南北榜案从新解读》,《求索》2014年第9期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海潮规划签约账号【最爱汗青】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