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今

永嘉之乱:西晋编户齐民制度的崩塌与五胡乱世的开始

时间:2018-07-30 08:01:13 栏目:古今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永嘉之乱与五胡乱华?


永嘉之乱:西晋编户齐民制度的崩塌与五胡乱世的开始


在东亚世界的历史记叙习惯中,半壁江山其实有着非常明确的具体指代。哪怕不能位列大一统的仙班,但只要占据淮河以北的大片平原地区,就可以免于只有半个天下的指责。但晋王朝却是这个严苛标准下的幸运儿。


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乱世之中的黄河两岸,都无法提供一个将他们挤兑出正统序列的势力。所以,哪怕蜗居建康一隅的他们,其实是自己去转动毁灭之门上的钥匙。也可以在事情过了不久之后,直接渲染其自己的悲壮角色。


但问题在于:毁灭之门的钥匙是谁放上去的?晋朝人又为什么会去转动钥匙呢?


蛮族内附

永嘉之乱:西晋编户齐民制度的崩塌与五胡乱世的开始

蛮族内附的历史必修从汉朝算起


虽然我们不想把线索挖掘的太深,但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还必须从它之前的两汉说起。


在汉帝国如日中天之际,居于边境地带的蛮族便不断的向帝国的内地迁移。这个进程本身,是连最崇尚打仗开边的汉武帝都无法拒绝的事情。因为更多的蛮族可以为帝国提供额外的赋税与劳动力。域外的新技术,在人口较多的内地扎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产业升级。区别仅仅在于用什么方式来拥抱内迁的蛮族,以及蛮族会用多少实际贡献来回馈皇帝的投资。


永嘉之乱:西晋编户齐民制度的崩塌与五胡乱世的开始

汉武帝时期的频繁对外用兵 最终让汉朝自己先财政崩溃


大家熟悉的五胡,就是在这样的逻辑发展下,逐步进入中原帝国的控制区。当时的文人官吏,根据模糊的对外认识,将他们按照地域、语言和旧的政治结构,进行了粗糙的区分。匈奴、鲜卑、羯、氐、羌的划分,就此形成。实际上所谓的鲜卑,本身就包括了大量过去依附匈奴的部族。而羯人也有过从属匈奴的经历。至于氐和羌,都是羌人文化共同体的一部分,但明显分属不同的家族系统。


永嘉之乱:西晋编户齐民制度的崩塌与五胡乱世的开始

五大蛮族势力的逐步内迁


在五大蛮族势力中,最早内迁的就是成员众多的匈奴人。经历了汉武帝时代的高强度战争与天灾,分崩离析的各部落,开始分裂为南北两大部分。其中南匈奴为寻找对抗同胞的筹码,而向汉帝国示好。在多年征战中损失惨重的汉帝国,也想拉拢更多盟友。因此,汉朝欣然接纳了南匈奴的内附请求,顺便利用他们为自己守边。


永嘉之乱:西晋编户齐民制度的崩塌与五胡乱世的开始

南匈奴的内迁为汉朝承担了大量边防任务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羌人的身上。他们过去大都是居住在河西走廊以南,并与匈奴有过结盟。虽然在汉武帝时期被降服,但出于对派驻官吏的忍无可忍,羌人最终在东汉掀起了大规模。到了汉朝末期,大量的羌人同南匈奴一样,逐渐进入东汉的疆界。前者居于陇西诸郡,后者则到达晋陕北部居住。


这些蛮族势力的内迁,同样带来了源自西域的羯人。他们极有可能是匈奴征服西域后,用当地小国人口和战俘,重新组织的附属部落。也可能是原本就生活在河套附近的印欧部落,隶属于强势时期的匈奴。伴随着匈奴霸权的崩溃与南匈奴内迁,他们很快也随之内附。


最后,在公元2世纪中期,又有数万人鲜卑人分三部向汉地扩散,散居于各地。至此,五大蛮族势力的内迁依附局面已初步形成。


永嘉之乱:西晋编户齐民制度的崩塌与五胡乱世的开始

羯族原本是隶属匈奴集团的小部落


至关重要的乱世

永嘉之乱:西晋编户齐民制度的崩塌与五胡乱世的开始

敦煌壁画上的魏晋时期的贵胄


当五大蛮族势力逐步内迁到汉朝的边境郡县后,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选择。越往内地深入,就意味着越有可能规避北方的脆弱生态环境。但随之而来的是汉地郡县化管理,也会逐步加强。能保持原有部落组织与生活方式的空间,非常有限。小股迁徙的结果,往往意味着部落解体,成员被编户齐民。


好在,汉末的乱世给了各大蛮族以喘息之际。尤其是在黄巾军起义和各地军阀混战开始后,具备更强战斗力和更低组织成本的蛮族士兵,就成为了各方都需要的香饽饽。


永嘉之乱:西晋编户齐民制度的崩塌与五胡乱世的开始

黄巾军的出现 让蛮族武士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例如,靠吞并大量黄巾军残余人员做大的曹操,就经常用青州屯田兵的产出去招募边境上的蛮族士兵。这些外族武士很难被曹操的同文化政敌们轻易收买,战斗力也明显高于郡县民兵一筹。所以,尽管不可能成为军队的主力来源,却有着类似一锤定音的中坚角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