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食

为什么自古以来出作风问题的总是文艺青年 || 世界观

时间:2018-08-10 10:13:31 栏目:美食

记得点击上方蓝字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一直以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成了民间对中国古代贞操观的主要理解。这固然是一种针对女性的片面贞操观,让女性被禁锢压制上千年,但这种观念对男性,其实也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随着宋代理学兴起,舆论与道德固然会棒杀“失贞女子”,但对男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负心书生”成了文学中的样板形象。


对女性贞节要求越严苛的朝代里,男性就越不可能离婚,抛弃结发妻子的成本就越高。当把女人视为囚徒的时代里,男人也都成了守狱的狱卒,无法自由。


为什么自古以来出作风问题的总是文艺青年 || 世界观古代表彰女性的贞节牌坊


1/3


贞节这玩艺儿早在秦朝就有人提出来了,汉代的班昭又把对女人的要求系统化和制度化了。但当时都不算重视。就以汉代为例,女人离婚、再婚是很寻常的。这种改嫁风气从皇室开始,馆陶公主就和侍者董偃公开同居多年,汉武帝还接见“主人翁”董偃;鄂邑长公主寡居后与丁外人私通,大臣们还上书要求封丁外人爵号;平阳公主三嫁还公开挑老公,湖阳公主中年独身看中了宋弘,要求皇弟给自己做媒……


而且,男性对女性的贞操问题并不太关心。汉景帝的皇后就是生女离婚后再嫁进宫的,汉初名臣陈平的妻子是第五次结婚,蔡文姬前后嫁过三次,个个都是青年才俊。再看看,曹操、曹丕、刘备、孙权,他们的不少姬妾都曾是寡妇。


为什么自古以来出作风问题的总是文艺青年 || 世界观

《大秦帝国之崛起》


这个年代,哪有什么“一女不侍二夫”,相反,不还有“好女十八嫁”的说法吗?所以,休夫或者休妻,都比较常见,大家都没啥心理负担,有本事,就可以自己找下家。


举个例子来说,《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一介小吏,他妈不喜欢儿媳刘兰芝,便一个劲地怂恿儿子离婚,还告诉儿子可以再找其他好媳妇;而刘兰芝的父兄也很不高兴,说刘兰芝还有县令之子、太守之子派媒人前来求婚呢,咱离就离,谁怕谁!


从春秋战国至汉魏晋,风气大多比较宽松和粗疏。从《诗经》那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毒”的文学里就可以看出来,虽然有“遇子之不淑”,有“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但也是“子不我思,岂无他人”。就连卓文君,写的也是“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说到底,还是一个感情是否纯粹的问题,“抛妻弃子”这一说并没有什么市场。焦仲卿就算听他妈说的,休了妻,也不是什么千夫所指的事。


为什么自古以来出作风问题的总是文艺青年 || 世界观

《金枝欲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