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东渔‖宿命相惜的剧作家

时间:2018-08-08 01:10:07 栏目:新闻

东渔‖宿命相惜的剧作家


宿命相惜的剧作家

◎东渔


提到布尔加科夫,都知道他是白银时代的文学巨匠,因为之前很少读他的作品,以为他的笔调总是沉重讥讽式的,而某次访谈中,文化人止庵说过: 布尔加科夫笔下,在保持丰富性、深刻性以及出乎意料的戏剧性变化的同时,总有一种轻松感,这是最难得的。读完他为戏剧大师书写的《莫里哀先生传》,我终于领略了将苦难化为铿锵烈火的那一种悲壮感,而作者布尔加科夫同他笔下的莫里哀大师又是那么相像,用一句俗语来说——英雄注定是要惺惺相惜的。


1930年,布尔加科夫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任助理导演,致力于将自己的剧本《莫里哀》上演,1932年开始排演,随后因种种原因被中止了,他便开始改写关于莫里哀的小说,由此《莫里哀先生传》慢慢成型了。布尔加科夫的艺术生涯是坎坷的,之前的一些剧本被禁演,出国也遭到苏联政府拒绝,这一连串的遭遇并没有摧毁意志,他继续自己的抗争,最后完成了一系列戏剧,也写就了著名的代表作《大师与玛格丽特》。


与魔幻的《大师与玛格丽特》风格大不不同,《莫里哀先生传》忠于艺术追求的精神,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沉稳地将主人公坎坷的一生诉诸笔端。带着对莫里哀大师的崇敬,布尔加科夫以抒情的笔调将莫里哀的生平记述下去,偶尔透着幽默调侃,区别于正经枯燥的传记体。说是传记,它带着强烈的布氏个人意识,被赋予一种情感。饱满的情感使得他的记述充满了激情,人物形象时刻散发着光辉,莫里哀的喜怒哀乐、艺术成败都在微妙的渲染之中,变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布尔加科夫是一个不失风趣的人,于是莫里哀先生也就在他的笔下越来越饱满。第一章到第五章叙述了莫里哀人生的开端,确立了莫里哀学业有成、满怀梦想的形象。面对踌躇满志的主人公,布尔加科夫说,“让他走向生活吧!”让·巴蒂斯特不想做一个中规中矩、循着父辈传统的人,他没能成为众人期待的大律师,而是进入了“喜剧世界”。戏剧像神一样将他俘虏,但艺术之路并不平坦,一路上他遇到了敌人,也遇到了贵人,敌人磨灭不了他的意志,贵人助他走出困境,他坚持创作自己的剧本,最终走向了剧作家的巅峰。然而命运多舛,就像他那些剧本在追捧和打击之间经受了各种挫折,莫里哀的命运亦如海中浮舟飘摇不定。


莫里哀因为剧作《伪君子》和《唐·璜》频频受到各方势力的打击报复,主要应对..这一派别,莫里哀属于无神论者的身份,能够抛开一切,鞭策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从这里看得出他那不屈不挠、勇敢无畏的精神。布尔加科夫并没有塑造一个高大上的形象,他在叙述中还原了一个全面的人物形象:莫里哀倔强坚定,对事业抱有莫大的责任心,也常常施展圆滑处事的本领,博得权贵们的赏识,甚至有时候争强好斗,为了自己的立场占尽了风头。理性使然的叙述中也有激昂渲染的成分,或不可考究的“野史”被作者加工演绎了——为了更加玄妙的气势,但不会影响到人物的设定,依然将莫里哀的总体形象成功塑造出来。


疏理莫里哀一生的艺术追求,以及他与敌对势力的抗争,像极了布尔加科夫自己的命运曲线,他们都热爱戏剧,他们都受到排挤打压,他们都书写着散发光辉的人文思想,他们的作品都善于针砭时弊,讽刺不良的社会现象和人物,他们都在病痛中遗憾离世,这是否就是布尔加科夫对莫里哀相惜的缘由?就是他们精神相通的地方呢?布尔加科夫在完成对莫里哀记录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的镜像对照,这样一种艺术家之间的崇高敬意,化作布尔加科夫在《莫里哀先生传》里最后一句话:而我,一个命里注定永远不会见到他的人,谨向他——莫里哀致以个人的告别的敬礼。


2017-09-23


东渔‖宿命相惜的剧作家


《莫里哀先生传》

作者:〔苏联〕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译者:孔延庚谭思同 臧传真

出版:浙江文艺出版社 / 2017-01

字数:约 119,0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