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今

番薯如何救中国?

时间:2019-08-22 02:49:39 栏目:古今



1


 

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50岁的老秀才陈振龙决意,要干一件大事。

 

与西方人从中国盗窃蚕种和茶树分歧,陈振龙预备要干的这件大事,是从菲律宾将一种西班牙人从南美洲带来的神奇植物,偷运进入中国。

 

这莳植物,后来被叫做甘薯。

 

陈振龙出生于福建福州长乐县,年青年头时曾经考取过秀才,但跟着明末生齿的剧增和科举的艰难,在考取举人不第后,陈振龙追随着东南各省粘稠的经商风气下了南洋(东南亚)经商,“往来于闽省、吕宋(菲律宾)之间。”

 

其时,征服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常患粮米不足”,于是便在菲律宾引入了一种从南美洲移植而来的植物,这莳植物亩产岑岭可达4000多斤,低的也有2000多斤,比拟于明朝时国内亩产仅有两三百斤的小麦和水稻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超等农作物。 

 

中国甘薯之父陈振龙(约1543-1619年)

 

尽管只是个改行经商的秀才,可陈振龙心中,依旧涌动着强烈的传统常识分子情怀,遥想到田园生齿日繁,依旧在温饱线上吃力吃力挣扎的长者乡亲,陈振龙决意无论千辛万吃力,也要将这种超等植物带回中国。

 

然而,西班牙人很精,“珍其种,不与中国人”,而且在海关层层盘查,在历经多次偷运失败后,1593年,在经由行贿本地土著、获得甘薯藤后,陈振龙将薯藤绞入打水绳,混过关卡后,最终历经七日夜的波动航行,从菲律宾回到福州。

 

在汗青的宏大叙事中,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这一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大军,与援朝作战的明朝上将李如松所率领的明军在平壤睁开苦战,最终明军将士拼死击败日军,但正史没有记载的是,这一年,卑微的福建秀才陈振龙,拼死从菲律宾为中国带来了甘薯这件神奇宝物,并将在此后几百年间,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拯救亿万国人道命,同样进献不朽的力量。

 

拓荒者的劳绩,经常被汗青轻描淡写,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后世的丰功伟绩。

 


2


 

陈振龙生活的明朝末年,中国其时的实际生齿已经跨越1亿人,以陈振龙生活的福建为例,在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后,早已无力承载生齿的过多繁衍,其时,福建“隘山阨海,土瘠民贫,赐雨少愆,饥馑存至,偶遭荒年,待食嗷嗷”。

 

以福建惠安县为例,因为生齿剧增、地产不足,仅仅隆庆五年(1561年),这个戋戋一万多户生齿的蕞尔小县,每年就“须输入米粮约七万石(约合现代1300万斤)”,才能养活全县生齿。

 

为了拯救长者乡亲,陈振龙认定,甘薯这种耐旱易活,生熟可食,“六益八利,功同五谷”的超等农作物,必然能够拯救苍生公民于水火之中。在将薯种偷运回到福州后,陈振龙和儿子陈经纶立时起草了一份禀贴,送呈其时的福建巡抚金学曾,陈述引种甘薯的短长地点。

 

在回国四个月后,陈振龙第一批引种的甘薯成功滋生,“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福建巡抚金学曾获知后振奋不已,立时旌表陈氏父子此行“事属义举”“虽曰人事,实获天恩”随后起头在福建全省推广引种甘薯。 

 

小小的甘薯,却将猛烈地改写中国史

 

其时,北方小麦亩产仅为300斤摆布,且每年只能种一季;在南方固然能够种两季水稻,但全年亩产也不外就五六百斤。

 

而甘薯不光能够莳植两季,个中春薯亩产可达4000多斤,夏薯亩产可达2000多斤,全年产量可达6000多斤,尽管口感不如水稻和小麦精彩,但对于历久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中国农民来说,这种从南美洲辗转引进的超等农作物,无疑是上天恩赐给中国人的超等礼品。

 

这场由陈振龙偷运甘薯后,即将在中国激发的食物革命和生齿革命,能够说,无论若何赞誉都不为过。

 

而汗青并非孤立的论述线,就在陈振龙拼死从菲律宾引种甘薯进入福建前后,明朝万积年间(1572年-1620年),广东东莞人陈益、广东吴川人林怀兰,也离别从安南(今越南)引种甘薯,进入到了广东东莞和吴川等地。

 

尽管各自自力,互相不知道本身的引种行为,但这场从全球地舆大发现时代发端,从南美洲辗转流传进入广东和福建的农业革命,即将猛烈地改写往后的中国史。

 


3


 

但汗青的成长老是布满弯曲,就在甘薯引入广东和福建后不久,..起头陷入了历久战乱之中,历经明末清初历时近百年的动荡,甘薯这种正本能够利泽万民的超等农作物,竟然在广东和福建蹇滞不前,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普遍流传。

 

尽管明末清初历久动荡,但自从陈振龙引入甘薯后,粗生贱养,即使“地属沙土”也能成活、且产量极高的甘薯,使得以往常年“产米不足”的福建人民,得以“足果其腹、灾不为荒”,其时,甘薯在福建遍地皆种,物多价廉,三餐当饭而食,小民赖之,乃至于当明末清初郑成功的船队为台风所困,命令在澎湖筹粮时,粮食官回覆他,本地“唯有甘薯”罢了。

 

得益于甘薯的普遍引种,福建生齿也从明朝万积年间(1572年-1620年)的173万人,增加到了1834年(清朝道光十四年)的1500多万人。 

 

中国生齿在康雍乾时期显现了大爆炸

 

在中国农业史上,曾经有过两次农业革命:一次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朝起头大规模引种耐旱、早熟、相对高产的占城稻,而第二次则是以甘薯、玉米传入中国为代表掀起的食物革命。

 

与甘薯一般,玉米也也许于明朝后期的16世纪,离别从中亚,印度、缅甸,以及南海海路等路线,传入中国的黄河流域、西南区域和东南沿海等地,然而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玉米与甘薯一般,也是被仅仅局限于个体省份的小局限莳植,尚未进入全国性大莳植时代。

 

与此同时,在甘薯、玉米之外,经由地舆大发现,来自美洲的原产农作物马铃薯、木薯、花生、向日葵、辣椒、番瓜、西红柿、菜豆、菠萝、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参、番木瓜、烟草等近30个物种也先后传入中国,并即将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场超等农业革命。

 

而促成这场农业革命的重中之重,恰是前驱者们历经千辛万吃力,从国外引种进来的甘薯和玉米。

 

进入清朝后,跟着康熙皇帝公布“滋长人丁永不加赋”,和雍正皇帝“摊丁入亩”正式作废人头税,中国生齿起头显现了狂飙突进的生齿大爆炸,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其时中国生齿约为1.5亿人,而不到百年后的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清朝生齿飙涨到了3.13亿人。 

 

雍正皇帝(1678-1735年)

 

仅仅凭借小麦和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的产出,已经无法养活中国日益宏大的生齿,而跟着生齿的繁衍和地盘的日窘,无数饥民起头挺进帝国的遍地荒山野岭四处开垦,他们惊异地发现,在小麦和水稻难以存活的山地,新引进的甘薯和玉米却能够强硬地生存下来,而且产量颇高。

 

汗青进入康熙年间后,为了充实历经多年战乱后、几乎扑灭殆尽的四川生齿,清廷提议了声势赫赫的“湖广填四川”活动,跟着福建、两广和两湖等地移民的簇拥进入四川,他们在迁徙路上也带去了轻易莳植的甘薯,于是,此前蹇滞在福建和广东等地达百年之久的甘薯,终于起头在南方各省普遍流传开来。

 

于是,淡紫色的甘薯花,起头在大清帝国南方的各个角落处处开放。

 


4


 

而陈振龙及其子孙,则将甘薯的流传,铭刻成了家眷代代相传的使命。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陈振龙的五世孙陈世元来到山东胶州(今青岛)古镇口经商时,发现往日富庶的胶州竟然天灾横行、饥馑四野,他后往返忆说:“时东省旱蝻,三年为灾。”

 

看到公民蒙难,这个家眷血液中始终流淌着甘薯情结的商人,决意陆续本身先祖陈振龙的使命,普遍动员,在黄河流域推广莳植甘薯,于是,陈世元结合本身的两个同伙余瑞元刘曦一路,本身垫资雇人前去胶州(青岛)古镇面试种甘薯,历经两年试验,甘薯最终莳植成功,于是,胶州(青岛)等地农民“乃各骇异”,随后也起头了大规模的引种和流传。

 

在胶州(青岛)古镇口推广甘薯成功后,陈世元又带上了本身的三个儿子云、陈燮陈树在胶州、山东全省甚至整个黄河流域进行普遍流传,而且亲自写了一本书《金薯莳植法》向北方人民免费发放。

 

在陈氏家眷几代接力的义务流传下,从山东到河南再到北京通州区域,甘薯莳植起头如火如荼流传开来:在山东胶州,知州周于智立即以官方名义宣示甘薯的“六利八大益”;在山东潍坊,举人王某召集亲邻,“竞来传习,处处埋掘”;山东布政使李渭,更让人以快板的体式,在全省局限内履行甘薯莳植。

 

在这场从陈氏家眷提议,到民间普及,再到处所.政.府推广的甘薯莳植活动中,甘薯起头从南方北伐,顺着黄河流域普遍流传,到了乾隆五十年(1785年),熟悉到甘薯巨利的乾隆皇帝终于发出圣旨,命令在全国鼎力推广甘薯莳植,使皆知种薯之利,多为栽培”。

 

至此,甘薯莳植终于从民间的自发流传,演酿成了国度行为,

 

而在甘薯和玉米、马铃薯等美洲农作物的流传引种下,原本难以栽培农作物的帝国山区也获得了普遍斥地,其时,生齿大爆炸的流民经常进入山区,在山谷低处就种喜欢天气暖湿的甘薯,在高处就种耐旱的玉米,更高处就种“耐地气吃力寒”的马铃薯。

 

在甘薯、玉米和马铃薯声势赫赫的流传引种下,即使是以往人迹罕至的陕西、湖北、四川三省接壤的深山密林区域,也四处种满了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

 


5


 

而在甘薯、玉米和马铃薯支撑下的生齿大爆炸,也使得雍正皇帝决意,对西南区域实行普遍的改土归流活动。

 

从唐宋时期起头发端后,形同垄断割据的土司轨制,一向是故障..统治西南区域的重大障碍,从明朝中后期起头,..一向在西南区域络续推进改土归流轨制,以追求将本来土司管辖区域,酿成与当地相似的流官派管轨制。

 

面临从康熙时期起头的生齿大爆炸局势,为了将西南各地土司掌握的广宽地盘纳入帝国中央的管辖,以养活更多的帝国子民,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皇帝派出以云贵总督鄂尔泰为首的各地重臣,起头在西南区域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大规模开展“改土归流”活动。 

 

力推改土归流的鄂尔泰(1677—1745年)

 

历经多年强力废改,最终在雍正时期(1722-1735年),甘薯、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也起头大规模挺进改土归流区域,而回溯根源,恰是得益于甘薯、玉米和马铃薯促成的生齿大爆炸,才反过来在雍正时期,促成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活动。

 

因为以往这些土司统治区域多处山地,很难莳植水稻小麦,但如今有了适宜山地莳植的甘薯、玉米和马铃薯,山区的地盘,天然倍显珍贵了。

 


6


 

在康雍乾时期甘薯、玉米的普遍莳植下,中国的粮食构造,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在清代以前,中国的首要粮食作物一向是水稻、黍、稷、麦、菽、粟等五谷杂粮,一向到明代,中国的粮食组成还一向是陆续宋元时期的以水稻和小麦为主的款式。明末的宋应星(1587-1666)就在《天工开物》中写道,明末社会的首要农作物70%仍然是水稻,然后小麦、黍、粟等占30%摆布。

 

到了清代,跟着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三十多种美洲农作物在全国的推广莳植,甘薯、玉米也得以到场到了首要粮食作物队列,并与其他杂粮一路,配合组成了全国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

 

至此,历经从明朝后期起头的陆续流传,在以水稻、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构造下,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美洲农作物也起头进入到了中国人的餐桌之上,而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在赣南、湖北襄阳等山区,公民甚至常年以甘薯和玉米作为主食,一年到头很少吃稻米,“或终岁不米炊,习认为常”。 

 

来自美洲的甘薯、玉米等农作物,改写了中国的粮食构造

 

最终在甘薯、玉米的普遍莳植和有力支援下,中国的生齿,也从明朝万积年间(1572年-1620年)的约1亿生齿,繁衍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3.13亿,到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又增进至4.3亿

 

而追溯中华民族繁衍壮大的根源,甘薯和玉米的进入与流传,实在居功至伟。

 

到了乾隆晚年,在北方致力于推广甘薯莳植的陈振龙的五世孙陈世元,则在本身福州的家中,写下了记录本身家眷几代流传甘薯莳植的《金薯传习录》一书。

 

在民间,福州老公民还为陈振龙供奉建筑了一座先薯祠以示纪念”。

 

因为在老公民看来,别小看了那一根漂洋过海而来的甘薯藤,那可是前驱们,为我们民族带来的伟大进展。 

 

参考文献:

高学源:《甘薯传入中国四百一十周年记》

郑南:《从玉米甘薯马铃薯的传入看外来农作物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构造的影响》,《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

曹玲:《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古今农业》2005年第3期


全文完,感激您的耐烦阅读,顺手点个“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点击要害词

秦始皇丨刘秀丨大唐天后丨帝国季世祝枝山丨王小波丨晋商丨李鸿章丨彭玉麟丨张之洞海瑞李定国丨梁山英雄丨梅贻琦林徽因丨鬼才赵元任丨赵孟頫丨中国状元丨宋徽宗丨..黑帮浙江三城丨内斗省丨福建人丨林巧稚丨胡林翼丨南朝第一帝丨建国功臣丨李渊李建成曾国藩家眷开封简史股民蒋介石董卓之死丨真隋唐英雄丨张国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