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今

讲稿 | 僧格林沁与英国的二等兵 :英帝国主义是如何爱国的?

时间:2019-10-15 03:29:29 栏目:古今

整顿:乌·额·宝力格 

《东方汗青谈论》微信公号:ohistory


非常感激孙江传授邀请我来南京大学演讲,并给我如斯大的声誉。如今我酿成南京大学的一员,有种“回家”的感受,既然不是“外人”,那我就坐下来说。此次我是经由我稀奇好的同伙——特木勒传授的介绍来到南大的。两年前我曾来到南京,印象很好。但这是第一次来南大,校园很美很新,剑桥校园很老,但老有老的优点,新有新的优点。


今天讲僧格林沁,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对照新的问题,我的专业是人类学,但僧格林沁是汗青人物,事实若何将人类学介入汗青学?如何运用档案材料进行研究?我一时还没有想清楚。僧格林沁的问题同时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问题,国表里学界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研究较为雄厚,我是“新手”,在座列位或者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熟悉水平都比我高,所以讲座中如有不尽之处,还进展人人指教,人人也能够帮助提些问题,我们一路商议。


 

我对僧格林沁研究的介入角度是西方英文世界关于鸦片战争的研究,我读的器材不多,然则我对两位学者的研究对照感乐趣。一个是美国粹者何伟亚(James L. Hevia),另一个是华裔学者刘禾(Lydia H. Liu),他们二人的研究角度都对照有趣。前者从磕头介入,梳理了自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起头的转变过程,他将磕头与国际关系相连,谈论两个分歧的国度形态对“主权”概念的认知。从清朝方面看,磕头是自上而下浮动的品级形态,但西方的国度间关系是平等的,所以马戛尔尼到清朝之后,环绕磕头问题发生了伟大争议,争议背后就是国度主权若何表达的问题,中国必需用磕头这种身体说话表达,而西方则用颔首等其他礼仪表达一种平等关系。何伟亚从磕头这一小角度视察国际关系的大问题,他的视角非常有趣,即经由身体说话来表述两个世界、两个国度之间的关系。刘禾首要从说话出发,找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即中英《天津合同》第五十一款的划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要求清朝自此今后不许提“夷”字。为何如斯?本来清朝文书中关于外国的表述都用“夷”字,如“英夷”,将本身看作是中心文明。在英国人看来,这是一个很不舒服的称谓,他们本身认为自我是文明的,其使命则是教化全世界,承担了“文明使者”的重担。

天津合同

这两个学者视角新颖,经由身体说话或姿势(gesture)看出一个大问题,即由概念看到两个文明之间的角力。但在我看来,他们的概念亦有可商榷之处,他们把中国看作一个大的整体,清朝就是清朝,其内部是完全一致的;西方或许英国人又是另一个整体,所以才显现所谓的“中西”关系问题,中国是一方面,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是另一方面。尽管他们理论很有趣,但也有误区。由此,我的研究切入点也显现了:若是认可清朝和英都城是帝国的话,帝国是铁打的一块吗?它一定是多元的,弗成能只代表一种思惟。这时我们就要考虑到英帝国内部的族群、种族和阶级问题。那么清帝国也是多元的,..其时是否没有太高地位?我们必需熟悉这两个帝国自己的民族、种族和阶级构造,不然今天的“新清史”也无从谈起。“新清史”为何引起争议?若何表述“中国”?这是因为帝国内部多元性难以整合。是以,何伟亚和刘禾在“新清史”中弗成能拥有本身的谈话权。
我视察到两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形,清帝国或者是“收缩的帝国”,英帝国或者是“扩张的帝国”,帝国要想维系本身的体系必然有“主义”,所谓“帝国主义”。两个帝国维系本身“帝国主义”的力量是什么呢?清朝其时已经不完全属于满洲人本身掌握了,更不属于..,属于谁?其时的国度戎行不再是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这些戎行悉数战败了。这时,蒙古处所军起头被调动起来了。蒙古的札萨克旗有几个苏木,每个苏木有一百五十个兵丁,这些军队集结起来后,对内攻打宁靖天堂和捻军,对外抗击英法联军。在认可这一史实的根蒂上,我们是否能够说蒙前人在清帝国是“边缘帝国主义者”呢?蒙前人并非清帝国的主人,但帝国在满洲人失败后,只能由其盟友蒙前人撑持。僧格林沁便由此从边缘走向了中心,蒙前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地位也得以凸显,曾国藩所部的主要性则要靠后。直到僧格林沁战身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主要性才起头上升。那么英帝国主义的鞭策者又是谁?是英格兰人(English)吗?不是,或许王权和国度构造在英格兰人手中,但在其向外扩张的过程中,苏格兰人(Scottish)的感化更大。苏格兰在其时处于边缘,今天更是边缘化了,甚至都到了要离开英国的水平。但在其时的英国,苏格兰人是鞭策英国向外扩张的首要势力。英国的扩张由边缘鞭策,清朝的防御由边缘来承担,好玩吧?研究的感受也出来了!

这时我就起头思虑,帝国是否有爱国主义?若是说僧格林沁“忠君爱国”的话,那么英国人有没有本身的爱国主义?二者的关系若何?我们都说英国是帝国主义,那爱国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关系若何?今天,我想重点商议这些问题。

我们看到,以何伟亚为代表的学者都在商议帝国形态与“磕头”在清朝的合法性,磕头导致了文明辩说和僵持,最终清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认可了西方的交际要求,英法在北京竖立公使馆,此后进入“近代”这一系列的问题。然则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尤其是1860年,英法联军护送的使者不光要让皇帝在《天津合同》上签字,更要让清朝真正接管合同。但咸丰皇帝不允,僧格林沁在反对过程中,发生了两件事:其一,额尔金伯爵(James Bruce, 8th Earl of Elgin)的翻译巴夏礼(Harry Parkes)和其私人秘书洛奇(Henry Loch)以及随行三十余人被僧格林沁俘虏,在交由怡亲王载垣押赴北京作为人质后,一些人灭亡,好多人受到荼毒。在巴夏礼和洛奇被释放后所写的回忆录中讲道:僧格林沁让他们磕头遭到了拒绝,于是使用暴力强逼他们磕头,他们对此感应十分耻辱。这两个上层人士被羞辱的汗青在今天不为人知,他们的悲情故事早已被遗忘,然则其时有一个英国的霸夫步卒团(the Buffs),个中一名二等兵约翰·莫耶斯(John Moyes),这个最低等士兵和一些随军的锡克人在护送酒时被僧格林沁俘虏,同样也让他们磕头,锡克人因磕头免于一死,但英国的二等兵拒不磕头最终被斩首。对于这个故事,英国人不光写了诗歌赞扬他,还画了他拒绝磕头,舍身殉难形象的画像,且撒布至今。

额尔金


二等兵被杀,在其时的英军中并没有引起几多注重,但在英国却有所报道,其时的随军记者鲍比(Thomas Bowlby)在《泰晤士报》中揭橥了一小段文字:

Some Sikhs and a private of theBuffs, having remained behind with the grog carts, fell into the hands of theChinese. On the next morning they were brought before the authorities, andcommanded to perform the kow-tow. The Sikhs obeyed; but Moyse, the Englishsoldier, declaring that he would not prostate himself before any Chinamanalive, was immediately knocked upon the head and his body thrown on adunghill.”(The Times, 1860)
 
一些锡克人和一个霸夫团的二等兵追随运酒车落在后背,落入中国人手里。第二天他们被带到官员眼前,并被号令磕头;然则谁人英格兰士兵莫耶斯却公布他不会给任何在世的中国佬跪下,于是他的头马上被重击,尸体遂即扔到粪堆上。(《泰晤士报》,1860年)
 
这则报道对照煽情,好多人都将之视为战争中的一个事件,但额尔金伯爵的贵族同伙——后来牛津大学的诗歌传授——法兰西斯·哈斯丁斯·道伊乐爵士(Sir Francis Hastings Doyle)马上有了灵感。二等兵的事件发生在8月底,《泰晤士报》的报道见于10月,岁尾他便创作了一首诗歌,直至今天英国人还在传颂。这首诗不短不长,英帝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首诗中获得了很好的施展:
 
Last night, among his fellow roughs,    
昨晚,一群粗野的大兵中,
He jested, quaff’d, and swore:         
他大口畅饮,一会儿嬉笑,一会儿破口大骂,
A drunken private of the Buffs,         
一个谁也不正眼看的霸夫步卒团的
Who never look’d before.                          
醉醺醺的二等兵。
To-day, beneath the foeman’s frown,    
今天,在愁眉锁眼的仇敌的脚下,
He stands in Elgin’s place,             
他接替了英国女王陛下的
Ambassador from Britain’s crown,     
使者额尔金,
And type of all her race.             
以及她所有贵族的位置。
 
Poor, reckless, rude, lowborn, untaught,    
贫寒,冒失,粗野,身世寒微,没有教化,
Bewilder’d, and alone,                 
思想杂沓,而且伶仃,
A heart, with English instinct fraught,     
 但他却拥有一个属于
He yet can call his own.                 
本身的英格兰人的心灵。
Ay, tear his body limb from limb,          
喂,把他的手脚卸下来,
Bring cord, or axe, or flame:              
拿来绳子,或斧头,或火炬:
He only knows, that not through him     
但他只知道,不克因为他
Shall England come to shame.           
使得英格兰承受羞辱。
 
Far Kentish hop-fields round him seem’d,   
遥远的肯特郡的丘陵围绕着他,
Like dreams, to come and go;             
感受就像梦幻一般,忽来忽去。
Bright leagues of cherry-blossom gleam’d,   
大片通亮的樱花盛开艳丽,
One sheet of living snow;                
有如刚下了一场白雪。
The smoke, above his father’s door,        
父亲家门口上的灰色炊烟,
In gray soft eddyings hung:               
轻轻地皮旋:
Must he then watch it rise no more,       
岂非他不再会看到它的上升,
Doom’d by himself, so young?            
岂非就要死了吗,年青年头轻的他?
 
Yes, honourcalls!—with strength like steel  
是的,声誉在理睬!他用钢铁般的意志
He put the vision by.                    
将这个幻觉驱散。
Let dusky Indians whine andkneel;        
让那些乌黑的印度人哀嚎和屈膝吧;
An English lad must die.                 
英格兰男儿必需去死。
And thus, with eyes that would notshrink,  
如许,他眼睛不眨一下,
With knee to man unbent,               
膝盖不为世人跪曲,
Unfaltering on its dreadfulbrink,          
挺立在这恐怖的边缘,
To his red grave he went.                
走向他那鲜红的坟墓。
 
Vain,mightiest fleets, of iron fram’d;       
最有威力的钢铁建造的舰艇也没用;
Vain,those all-shattering guns;           
那些破坏一切的枪炮也无济;
Unlessproud England keep, untam’d,      
除非豁达的英格兰坚挺
Thestrong heart of her sons.             
她男儿们顽强的心灵。
So, lethis name through Europe ring-      
所以,让他的名字响彻欧洲大地吧——
A man ofmean estate,                  
一个地位卑微的人,
Who died,as firm as Sparta’s king,         
如同斯巴达国王那样,舍身殉难。
Becausehis soul was great.               
因为他的魂魄是伟大的。

今天读罢,我们依旧表情彭湃,似乎没有时间和文化的隔膜。诗的内容能够分为三个层面:阶级、种族、爱国主义。事件自己是人质被僧格林沁抓住而拒绝磕头,究竟就因拒绝磕头而被砍头。为什么不磕头呢?为了英国的声誉。关于种族关系,能够看到:第一,英国人拒绝磕头被杀,但锡克人磕头活命,所以英国人比锡克人伟大;第二,锡克人是柔弱的东方人,蒙前人是残酷而野蛮的,相对而言英国人是文明而勇敢的,他们为了英国的声誉能够舍身殉难。关于阶级关系,能够看到,最低等的二等兵庖代了女王陛下所有的贵族,他比所有贵族都伟大。在英国,曩昔低下的阶级被人贱踩,但因为爱国,二等兵的地位高于了贵族。这首诗歌的寄意是:国度要支撑本国底层士兵,因为他们是爱国的,为了英国的声誉而死。

报道和诗歌出书后,发生了伟大影响,但上层贵族们提出了本身的质疑。经由阅读回忆录,我发现以下三人质疑最多。第一位是加尼特·沃斯利(Garnet Wolseley),战争中出任军需官,莫耶斯是他的手下,战后成为英军总司令。在他的回忆录《1860对中战事纪(附天京闻见与汉口纪行)》(Narrative of the War with China in 1860; to Which IsAdded the Account of a Short Residence with the Tai-Ping Rebels at Nankin and aVoyage from Thence to Hankow,1862)提到:加尼特在战后曾问本身手下其时情形,凭据个中一名中士的讲述,他们一些人喝酒酩酊烂醉,被蒙古鞑靼人抓到,中士因为磕头活下来,但说莫耶斯因为不磕头而被砍头。而凭据从拘系人群中逃脱的一个中国吃力力的申报:莫耶斯是醉酒而死。加尼特说他更甘愿相信这个吃力力的话。在其他贵族的回忆录中,也都遍及倾向于莫耶斯乃醉酒而死。简言之,凭据当事者在战争竣事后的申报,整个被俘虏的20余人中仅有莫耶斯一人死了,其余悉数释放生还。另一位当事人伦尼(David Field Rennie)在回忆录《驻华使馆第一年间的北京与北京人》(Peking and the Pekinese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the Chinese Embassy at Peking,1865)一书中也说到他接见了其时关押他们的中国方面的负责人,他们说他们基本没有要杀他们的意思,切实,所有的俘虏全被归还。英国军官麦基(Robert James Leslie McGhee)在其回忆录《攻入北京:回忆1860年对中战事》(How We Got Into Pekin: A Narrative of the Campaign in China of 1860 ,1862)更是直言不讳地写道:
 
44团的中士给了完全不确定的描述,信息来自他那爱尔兰人的想象力。他说他们被带到‘将军’眼前,莫耶斯被号令磕头,拒绝后就被处死,而他本身则被摁倒在地,将其脸在地上摩擦。他接着说他与‘军士长’是很好的同伙,然后给了他和军士长对话的细节。当问到他怎么在欠亨说话的情形下懂得了所有的讲话,他给出的回覆是真正爱尔兰式的:“啊! 当然,他们那些人没有像我们一般的机要。” (p.104)
 
总之,这些当事人的回忆表明:第一,莫耶斯或是病死,或是喝酒而死,但毫不是因为拒绝磕头而死。第二,莫耶斯因不磕头而被僧格林沁处死,这是一个军官为了袒护本身失职而编造的谣言。第三,谁人军官本身磕头了,因为他是爱尔兰人。

所有上述回忆都在挑战道伊乐诗歌的真实性,认为他所强调的二等兵因爱国而牺牲是竖立在谣言根蒂上的,是《泰晤士报》记者为了鼓舞人心而编造出来的故事,最起码也是没有太多凭据、没有查清楚情形下写的报道。而这些回忆者才是真正的见证者。所以我们从中能够看到,记者死后带有国度的影子,他有一种宏观的角度,他要激发全国人民一致对外、一致爱国。而国度自己又是由对立阶级构成的,是以在宣传底层爱国的同时造成了上层的不满,形成了一种辩说。

莫耶斯事实是何许人也?他为何这么伟大?这首诗又为什么如斯有名?人们一向以来都很好奇。霸夫步卒团的一名退役军官恩特拉克特(J.P. Entract)在伦敦病院的从属藏书楼当图书治理员时代,出于对所属兵团前辈的好奇,于1963年写了一篇文章A Postscript to “The Private of the Buffs”(《霸夫兵团二等兵》的跋文),文章出书后《泰晤士报》予以报道。文章首要概念是:诗人要么是蒙昧的,要么是有意假造事实。莫耶斯1828年5月出生,1845年7月10日在苏格兰爱丁堡入伍,原名为John Moyes,是苏格兰人而非英格兰人,“Moyse”其实是后来人的笔误,之后便将错就错。作者还考据,莫耶斯地点霸夫步卒团是英格兰戎行,后来才在苏格兰招兵。1858年这个步卒团有350个英格兰人,422个爱尔兰人,13个苏格兰人。他考据出莫耶斯在1850年是一名中士军官。这支军队经常在国外作战,还列入过克里米亚战争,有军功,并获得过勋章。1858年该团进驻印度,1859年11月莫耶斯因对上司出言不逊而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上级对他降级处理,缓期执行。此后,该团开往广东,该团的..中记录:1859年12月29日,莫耶斯被军事法庭宣判降为二等兵(private)。二等兵是最低等的士兵。本来圣诞节放假,莫耶斯不吸取教训,持续酗酒,所以被责罚了。记录还说:1860年8月12日摆布,霸夫步卒团预备在进军途中包抄僧格林沁军的后部,世界大雨,路上泥泞不胜,运输物资的车辆深陷个中,落在后背。物资押送者有一名中士,Moyes是二等兵,还有一些印度兵,这些战士喝了大量的酒,再加上困倦,倒地而睡。几小时后醒来,发现迷路,径直朝一队马队走去,误认为是印度兵,却没成想是蒙古马队。士兵立即开枪,打死两名仇敌、四匹马,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虏,个中一个中国吃力力溜走了,回到北塘虎帐。剩余人被五花大绑,带到四周的小镇并关押起来。在霸夫步卒团1860年2月1日到9月30日的记录中,只有一小我,也就是二等兵莫耶斯于8月12日或13日在北塘丧命。是以他推想英国中士因为活下来证实就是他磕头了,所以英国人是能够磕头的,并不是所有的英国人都不磕头。他说:莫耶斯不是肯特郡人,霸夫团固然与肯特郡有关系,然则直到1870年才在肯特郡竖立团部,以前都是在外边招兵。再者莫耶斯不是英格兰小伙子,他是苏格兰人;并且他不是一个小伙子,而是一个32岁的,具有15年军龄而且获得过克里米亚战争勋章的中士军官,只是死前不久才受四处分被降为二等兵。恩特拉克特说这首诗的内容都是假的,但他认为独一没有争议的一点是该诗歌的最后一段:他的名字响彻欧洲大地。

在此,我们确认了莫耶斯不是英格兰人,而是苏格兰人;不是年青年头人,而是立过军功的中年军官。反过来说,僧格林沁是什么人呢?在其时的英国戎行中,有传言说僧格林沁不是蒙前人或东方人,反而是爱尔兰人,为什么呢?僧格林沁的名字在英文中拼写为Sankolinsin,发音近似于Sam Collinson,而在英国人的记忆中,Sam Collinson是一个爱尔兰籍的叛军军官,他们传言这小我逃跑后来到中国,就是僧格林沁。这并不光仅说英国人因本身在1859年被蒙古戎行打败而不服气,更首要反映的是英国的民族关系问题。英国并不是全由英格兰人构成的,国度主体是英格兰人,但也包罗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同时,这也反映了英国的阶级问题,如同罗宾汉(Robin Hood)的故事中含有抗争造反的成分,由此我们也看到英国在其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内部多元关系并欠好处理,一方面涉及内部的民族关系,另一方面也涉及阶级关系。民族、阶级的抵制依然存在,正因为这些抵制的交织,英国人才会将僧格林沁看成爱尔兰“叛军”军官。


僧格林沁 

这首诗和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均有着亲切关系,而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关系若何呢?其时又是若何表述的呢?或许人人读过欧洲史和民族主义理论,对此的一样表述是:民族主义是抵制帝国主义的产品,曩昔的欧洲是一个帝国,或是罗马帝国,或是梵蒂冈教派所掌握的帝国。民族主义的理念中,小的是好的,大的是坏的,所以民族主义一样要与地盘关联在一路才能成为天然的、有亲近感的器材;而帝国则是非常冷漠的、非常欠好的事物。自18、19世纪起,欧洲大陆都起头转为民族国度,它必需打破帝国构造,而这时帝国主义就变为民族主义所必需批判的对象。但在民族国度建成后,互相之间呈现出一种竞争关系,关系到本身的生死生死。民族国度既不是划了边界就充沛的,也不是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关系,个中还存在着上劣等级关系、生存与亡国的关系。为了生存、庄严,扩张和占疆域地便成为必然,欧洲的地盘已然不足,民族国度只有走上扩张殖民地的道路,这时,民族国度就起头变为帝国,民族主义也必需酿成帝国主义或殖民主义。所以帝国主义者对内是民族主义者,对外才是帝国主义者。

帝国主义又需要如何的爱国主义呢?英国人若何表述爱国呢?剑桥大学汗青系有一个很大的西利(Seeley)藏书楼,是为纪念1869年起担当剑桥大学汗青系传授的西利(J.R. Seeley,1834-1895)定名的。这位英国知逻辑学者在1883年出书的《英格兰的扩张》(The Expansion of England)一书中提到:应该将英格兰的汗青看作是英格兰拓展为大不列颠的汗青。帝国主义就是更大的爱国主义,因为殖民地是英格兰的一部门,统治殖民地是英格兰人的使命。谁让我们这么伟大呢?能者多劳!若何懂得这个问题呢?英格兰(England)或英格兰人(English)成为整个帝国的中心,即所谓大英帝国。尽量苏格兰人也是在为英格兰或英格兰人奋斗。或许道伊乐知道莫耶斯并不是英格兰人,然则人人在潜意识中都如斯表述,这就雷同今天说中华民族是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连在一路的,这也是莫耶斯被认为是英格兰人的原因。

帝国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个中的种族问题、民族问题、阶级问题依然存在;战争时军官向导接触,基层士兵则是农民或边缘的少数民族族群,他们接触的目的不是为了帝国办事,与贵族军官的爱国主义分歧,他们纷歧定会尽忠于女王陛下,爱尔兰人的作乱也依然存在。所以帝国的成功离不开对底层的教育和治理,帝国的首要义务就是教育他们,所以西利旨在解说“爱英国等于爱帝国”的关系。然则,阅读汗青书只是贵族和常识人的特权,底层人并不会去读死板的汗青著作,他们中的好多人或许还不识字。直到1904年英国教育部刊行“四年小学英语教授纲目”,把《霸夫团的二等兵》收入儿童必读的《歌谣集》(A Book of Ballads)之中,自此,这首诗歌起头普及。凭据教授纲目的要求,先生在注释诗歌今后,学生要用本身的话说出对诗的懂得,然后全班背诵该诗歌。1923—1924年前后,一个艺术杂志评选学校诗歌,每类学校各出1万逻辑学生选择他们最喜欢的诗歌,然后将最受迎接的诗歌揭橥成一个集子《男女孩选出的诗歌》(Poems Chosen by Boys and Girls),个中就有《霸夫团的二等兵》。这些诗歌里最能打动听的是爱国主义诗歌,它们宣扬着为帝国声誉舍身殉难的精神。受此教育的丘吉尔,在1940年月战争带动时,便在广播中朗诵了道伊乐的诗歌,只不外不是《霸夫团的二等兵》,但两首诗歌大旨沟通,均是为了帝国及其荣耀而贡献。由是能够说,爱国主义教育是英帝国扩张的根本。1904年教授纲目出台后,这首诗歌敏捷普及,影响络续增大。1905年出书有关的明信片,1910年相关的油画显现。但在此时,英国也与俄国、..卷在一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我暂不存眷诗歌的普及过程,但其普及的发源的确是1904年刊行的教授纲目,这一点应该没有疑问。

那后人是若何行使这首诗歌施展英国人的庄严和伟大呢?我发现了一个爱尔兰人鲍勃·肖(Bob Shaw)在1972年写作的小说集《此外的日子,此外的眼睛》(Other Days, Other Eyes),个中一个短篇小说就说起这首诗歌。小说首要讲了一个英国身世的美军航行员,在从马尼拉飞往首尔的过程中遭遇事变,迫降在中国境内的一个省,被俘虏关押了6年,时代省长多次去牢狱中要求航行员认罪,若是认罪签字就会将其释放。这个航行员说:“我能够签字,但你明知我说得不是实话,那你需要我这个子虚的签字吗?”在被关押的6年中,航行员因为营养不良生过一场大病,时代他在神智不清时念起了《霸夫兵团的二等兵》,刚巧在床边并懂英语的省长把这首诗记下来,归去后特意查找。航行员痊愈后,省长奚落他将本身对比成莫耶斯。航行员笑着辩驳说:“在诗歌里,二等兵一拒绝磕头中国军阀就把他杀了。你看,军阀很自信,他其实认为霸夫团的二等兵是否就范并不主要,但你不会杀我的,对吧?”这个小说由爱尔兰人所写,而俘虏是英国人,又是美军航行员,其双重身份并不为中国省长所知,但恰是因为这首诗蕴含的英国性示意在航行员身上,省长才得以熟悉到航行员是英国人。爱尔兰作者的寄意有二:其一,本身或许在外表上有英国性,但他素质上是爱尔兰人;其二,专制者弗成能懂得爱国主义。

那么,在经由多元文化浸礼的国度中,若何将这首诗教授给年青年头一代?我在我孩子的课外读物中发现了一本书《发酵的不列颠帝国》(Barmy British Empire),个中一末节是讲《霸夫兵团的二等兵》,如下图。这里,英格兰人(English)已经变为了不列颠人(British),苏格兰人(Scottish)固然有所施展,但它也只是不列颠人的一部门,不列颠的包涵性得以彰显。更首要的是,我在个中发现了两个缺失:蒙前人被中国人替代,皮肤黑黝黝的印度人消散了。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仇敌,没有了他者,这恰恰是政治准确的多元文化的示意。


最后,我的结论有两点。其一,爱国英雄主义是否为英国人的国民性格?所有这些诗歌都在讲述英国人不给野生番磕头的爱国英雄主义,然而,击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他是英国化的爱尔兰人——在与西班牙人结合攻打拿破仑时,他要求西班牙戎行合营本身,但西班牙人姿态很高,说只有威灵顿公爵下跪恳求才会匡助英国戎行。在威灵顿公爵的回忆录中,他写道:“我噗通就跪下了”(sodown I plumped)。此后西班牙人兴师,拿破仑大北。这就是说,英国贵族为了帝国的好处,能够跪下来,忍辱负重。威灵顿公爵说:为了帝国,小我的荣辱值几分钱?我从中融会到的是,帝国需要天真性,而不是虚荣心。爱国是一种硬性要求,但要求并不涉及帝国的主人,主人是天真的。正如施密特(Carl Schmitt)所说的“破例”(exception),底层必需遵守司法,但制订者恰恰能够点窜和反水司法。爱国主义只是底层人民的理念,是对他们的要求,而对统治阶级来说“朕即国度”。

其二,爱国主义与帝国扩张和收缩的关系几许?我能够分享两个例子。第一件事,2007年伊朗人质事件中英国人乞求仇敌释放人质。其时,英美自愿者在伊朗进行公益运动时被抓,但伊朗人认为他们是侵略者,包罗时任首相布莱尔在内的英国人都“祈求”伊朗人不要杀掉他们,但这时候有些人出于英国精神的角度站了出来:英国人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要向险恶的仇敌讨饶了呢?莫耶斯会跪着求生吗?英国人的庄严哪里去了?英国精神的消散是因为没有了仇敌,这也是多元文化覆灭仇敌的究竟。没有了仇敌,灭亡有意义吗?没有了仇敌,英国人本身的存在(being)都无法施展了。在莫耶斯被僧格林沁砍头150年之后,英国人还在谈论这件事。

第二件事,一名住在英格兰的北爱尔兰共和党人的母亲到伦敦投亲,在游览中看到如伦敦大桥如许的帝国象征仍然十分感动。她不喜欢民族国度,但眷念帝国,可帝国的象征与移民的侵蚀形成了光鲜反差,伦敦有大量有色人种。他由此在网上谈论,大意如下:莫耶斯为何而死?英国是莫耶斯的国度,而莫耶斯的精神是要征服世界,同时也是爱本身的国度。今天的英国人不得不给移民工作,衡宇,教育,..;他们本身谈吐自由被急剧限制,他们的税金用来给“寄生虫”作..,没日没夜被反白人的仇恨谈吐袭击。若是莫耶斯知道今天的情形,他死不瞑目。这位共和党人于是幻想着“莫耶斯式的革命”早日到来。

这是两年前的谈论,一年后的2016年,英国的确显现了革命——离开欧盟。经由《霸夫兵团的二等兵》这首诗,我们也能够认识到英国人今天的深切焦虑。我就讲到这里。

 

(《新学衡》授权刊发,本文收入第三辑,朱庆葆、孙江主编,南京大学出书社,2018年12月)。 




点击 蓝色文字 查察往期精选内容:

人物|李鸿章|鲁迅|胡适|汪精卫|俾斯麦列宁|胡志明|昂山素季裕仁天皇|维特根斯坦|希拉里|特朗普|性学巨匠|时间|121518941915|1968|1979|1991所在|北京曾是水乡|滇缅公路|莫高窟香港|缅甸苏联|土耳其熊本城事件走出帝制|革命|一战|北伐战争|南京大残杀|整风|朝鲜战争|反右|纳粹反腐|影像朝鲜古巴|苏联航天海报|首钢消散|新疆足球少年|你不熟悉的汉字学人余英时|高华|秦晖|黄仁宇|王汎森|严耕望|赵更始|高全喜史景迁|安德森|拉纳米特|福山|哈耶克|尼尔·弗格森|巴巴拉·塔奇曼榜单|2016年度汗青图书|2017年度汗青图书|2018年度汗青图书|2016最受迎接文章|2017最受迎接文章|2018最受迎接文章



相关文章